一、足阳明胃经:起于承泣止于历兑共45个穴位。
主治:胃肠疾病、热病及循本经上的疾病。此经是人体的后天之本,属多血多气,辰时注此,为气血生化之源。常用要穴:
1、经常拍打胃经,抗衰老、黑发、强身健体。宁失其穴,误失其经。
2、治痿独取阳明——足三里、梁丘、天枢、丰隆等穴。
3、拍打足三里,可以提高消化酶活力、改善心功能、增加红白细胞色素和血糖量、增强内分泌、助消化、提高免疫力、治哮喘。
4、急性胃痛求梁丘。(膝上2寸)
5、拉肚子、便秘的克星找天枢。(膝旁 2寸)
6、养颜美白的要穴——四白穴(目下1寸),同时配合按摩“人迎穴”。
二、手阳明大肠经:起于商阳止于迎香,共20个穴位,属多气多血,卯时注此。
主治:前额、鼻、口齿、眼、咽喉与热病。
1、按摩大肠经可以祛除体内“邪毒”。
2、“合谷穴”是大肠经原穴,“面口合谷收”可治头痛、咽喉、牙、口腔疾病。“同气相求”也治胃病痛,还治妇女经痛(加三阴交穴更好)。“合谷穴”还可宣通气血,可预防治疗感冒。
3、按摩“曲池穴”(肘横纹端陷中)可治关节酸痛、高血压、高血糖,并可使人心性舒畅。
4、按摩“手三里”(曲池下2寸)可治上肢疲劳、酸痛。
5、按摩“迎香穴”(鼻孔旁0.5寸)可治鼻炎、鼻塞、感冒等。(加风池穴更好)
三、足少阳胆经:起于瞳子髎,止于足窍阴,共44个穴位,属多气多血,子时注此。
1、拍打胆经:在大腿外侧,刺激胆经,强迫胆汁分泌(胆汁由肝脏中分泌)。提升人 体吸收能力,排除积存在胆经上的垃圾——结石、多余脂肪(粗腿)等。
2、肩井穴——治颈肩病,感冒头痛,牙痛手臂不举。
3、阳陵泉(腓骨头前陷中)——治胆囊炎,关节运动病古称“筋会阳陵”,对胁痛、偏瘫、胃炎均有较好疗效。
4、风市穴(膝上7寸外侧)——治腿、膝痛。
5、环跳穴——在大转子后陷中,治偏瘫。
6、风池穴(风府两侧凹陷中)——治头痛、感冒等。
四、手少阳三焦经:起于关冲止于丝竹空,共23个穴位,属少血气多,亥 时注此经又叫耳脉,主治耳、眼、头、喉部疾病与热病。
1、经常按摩此经,可以增强免疫力,刺激大脑清醒,放松神经。三焦经是少阳的主枢(门轴)对发热、外感风寒、头部疾病效果好。
2、肩髎(肩髃后1寸)——治肩痛不举。
3、翳风(耳垂后陷中)——对一切风邪有效,肝风内动,风寒感冒。
4、耳门(耳屏上切迹陷中)——治耳鸣、耳聋。
5、支沟(腕上3寸两骨间)——胁痛、岔气。
6、阳池(腕背横纹中)——之腰痛。
7、中渚(小指次指本节后陷中)——治小腿抽筋。
8、液门(小指次指根部指缝)——治口干、喉痛。
五、足太阳膀胱经:起于睛明止于止阴,共67个穴位。属多血少气,申时注此。
1、此经络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。就像城市的排污管道。
主治:脏腑病、头面病、筋经病、痔、膀胱炎病。
2、八髎(在骶骨孔中1、2、3、4)是上次髎、中、下髎的总称。特别是次髎对治腰痛、妇女经痛特效。
3、委中穴(在腘窝横纹正中)治腰脊不舒,委中求;但注意只能泻,不能补。
4、承山穴(在小腿委中下7寸)治小腿抽筋,运动员小腿酸困痛。
5、经常拍打膀胱经,特别是殷门(在大腿臀下横纹中央下6寸两筋间)至委中这一段对排毒效果特效。粗大腿是因为此经排水不畅,胆经排油不畅,垃圾长期累积的结果。
六、手太阳小肠经:起于少泽止于听宫,共19个穴位,属多气少血,未时注此。
1、经常按摩此穴宁心安神,舒筋活络。主治:泻下肠火、去心火、治口疮、缓解疲劳。
2、后溪穴(小指本节后陷中)——治急性腰痛、落枕、脖子僵硬、头痛。(同时配合:天柱、大杼、大椎、完骨、肩井)。
3、落枕穴——治落枕特效。在手背食指和中指骨之间有强烈的压痛。
4、小海穴(肘后两骨陷中)——治肘关节痛、麻木及周围软组织受伤。
5、肩贞穴(腋后缝上1寸)——治肩周炎的必用特效穴。
6、天宗穴(肩胛大骨下陷中)治电脑病(颈肩综合症)、肩背软组织受伤。
7、听宫穴(耳屏下缺口前陷中)——治耳鸣、中耳炎、掉下巴等。
七、足太阴脾经:起于隐白止于大色,共21个穴位,少气多血,已时注此。
1、经常按摩此经,可治脾胃疾病,血症及心、肺、肝、肾有关疾病。脾统血出血要补脾。脾与五官舌咽关系极大脾“开窍于口,其华在唇,在液为涎”。
2、太白穴(在大趾本节后赤白肉际)——脾之原穴,治腹胀、食欲不振、大便稀。
3、三阳交(内踝上3寸)脾、肝、肾三经交会穴。治妇科病首选,又称“女三里”。是治妇科病,痛经万灵丹。
4、阴陵泉(膝内辅骨下陷中)——与三阴交作用相同,二穴配合疗效更强。
5、血海血(膝髌内侧上2寸)治湿症、丹毒、风热之邪。
6、公孙穴(大趾本节后1寸)——治慢性胰腺炎特效,配合阴陵穴、商丘更好。
7、大都(大趾内侧本节前陷中)——治腿抽筋特效,配合商丘穴更好,治热病。
注意:按刺三阴交、合谷穴孕妇易流产,孕妇慎用。
八、手太阴肺经:起于中府止于少商,共11个穴位,多气少血,寅时注此。
1、肺称“娇脏”肺朝百脉,吐故纳新,按摩此经可调节人的情绪及肺、胃、大肠、皮毛的功能,是人体的总理。
2、中府穴(乳上三肋间)——是肺的募穴,肺的气血直接输注是地方,是肺的主要穴位,可治哮喘、结核又与脾经交会,故能健脾、治腹胀、肩背疼。
3、尺泽穴(曲肘横纹中)——在肘横纹上,可泻热,对肺热引起的咳喘、咽喉痛肘关节痉挛效果均好,配合鱼际、经渠、少商效果更好。
4、孔樶(腕上7寸)——在尺泽与太渊线上,治疗与尺泽相同。
5、列缺穴(侧腕上1.5寸)——是肺、大肠、任脉三经交会穴,治头痛、风寒感冒有补肺、肾阴虚的功能。糖尿病人按此穴,调节肾阴不足。特别强调强调:肺为华盖“诸气者皆属于肺”,气虚培补,气逆顺调,浊气排放,清气灌溉,都用调肺功能实现治疗。
九、足厥阴肝经,起于大敦止于期门,共14个多血少气,丑时注此。
主治:肝胆病,妇科病、头部疾病。
1、经常按摩此经,对肝、胆、胃、肺、膈、眼、头、咽喉均有疗效。人称此经为护身卫体大将军。
2、太冲穴(在大趾、次趾、岐骨间)——治肝病特效穴,可清肝热,治失眠(失眠是魂不守神)睡前按压此穴。
3、期门穴(乳头小第六肋间),行间穴(大趾、次趾趾缝间)——经常按压对肝病、脂肪肝、脸上长斑、痘均有好的疗效。
4、阴包(膝上4寸股内侧)治尿闭。
5、膝关 (阴陵泉后1寸)治膝痛。
十、手厥阴心包经:起于天池止于中冲共9个穴位,多血少气,戊时注此。
主治:心、胃、胸疾病。
1、经常按摩此经对冠心病,心绞痛疗效好。拍打心包经可使心血管软化,可使血管壁胆固醇去掉,逐渐排除体外。
2、内关穴(腕上2寸、两肋间)——凝心安神,理气止痛,和胃降逆。一按一放治打嗝效果好。
3、郄门穴(腕上5寸、两肋间)——按顺时针施术,旋转按摩此穴,防治心绞痛有神奇功效。
4、曲泽(肘内侧横纹正中)治心绞痛。
十一、足少阴肾经:起于涌泉止于俞府,共27个穴位多气少血,酉时注此。
主治:泌尿生殖系统,内分泌系统疾病,神经衰弱,喉、胸、腰部疾病。
1、涌泉穴——治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脏病、白发、口腔溃疡等。
2、太溪穴(内踝后陷中)——属大补的穴,治阳痿、咽炎、牙痛此穴是肾经原穴,是肾经原气居住的地方。可滋肾阴、补肾气、状肾阳、理胞宫。治手脚冰冷特效。
3、复溜穴(内踝上2寸)——治风湿、滋肾阴、促血流加快,治前列腺炎、阴道炎。
十二、手少阴心经:起于极泉止于少冲,共9个穴位,多气少血,午时注此。
主治:神志病、体液病、头面疾病、发热及与小肠有关的疾病。
1、极泉穴(腋下肋间动脉)——治冠心病、肺心病、颈椎病、中风。
2、少海穴(肘窝横纹端)——治肘关节、软组织病、心痛。
3、神门穴(掌后兑骨下腕横纹上)——治心慌、失眠、中风、健忘。
4、少府穴(小指本节后陷中)——治中风、心脏病、失眠、癔病。
5、灵道穴(掌后1.5寸)——治心脏病、失眠、悲恐。
十三、督脉:起于长强止于龈交,共28个穴位。属奇经八脉,是储存12经气血的阳脉之海。
1、督脉在人体正中线上,是起于小腹内与冲脉、任脉同源,出于会阴上行到风府进入脑内联络脑。督脉与膀胱经最密切,联络肾和脑。督脉与足少阴肾经相联系,所以督脉是人体总督,管人体“精、气、神”,督脉诸阳与脑、髓、肾关系密切可“面阳救逆”。
2、命门穴(第二腰椎下)——状腰、温补脾肾阳气。治腰痛。
3、风府穴(枕骨下陷中)——治头痛特效、高血压、中风。
4、百会穴——有“三阳五会”之称(是三阳经、督脉、肝经交会穴)。可开窍、回阳、固脱。治健忘、中风、高血压、晕厥。(治高血压顺时针按揉转36圈)5、神庭穴(前发际0.5寸处)——可治精神、心理疾病、健忘、失眠、眩晕(配合即堂穴更好)使头脑轻松。
6、大椎(第七颈椎下)——治热病、瘫痪。
十四、任脉:起于会阴止于承浆,共24个穴位。
1、任脉发自胞宫,出于会阴,向前循腹里与诸阴交会故称“阴脉之海”,补肾要穴,可调节人体性激素分泌与人的衰老有密切关系。
2、关元穴(脐下3寸)第一性保健大穴,古人称“大中极”为男子藏精、女子蓄血之处。此经为小肠募穴,足三阴交会穴,对足三阴经、小肠经、任脉均有疗效。对培补元气、肾气、精气效果明显,故称保健大穴,与“足三里”齐名。
3、气海穴(脐下1.5寸)——又名中丹田,称“性命之祖”、“十二任脉之根”、“五脏六腑”之本、“呼吸之门”、“元阳之本”真气发生之处人体生命力的源泉,百病可治。丹田之气由经产生,气又生神,神又统摄精与气。精是本源,气是动力,神是主宰。因此每天按摩气海可以健身长寿。
4、神阙穴(肚脐中央)——人体命根子大门。神是心灵的生命力,阙是君主所在的大门。所以又称“命蒂”,它是任、代、冲三脉交会穴,刺激该穴,可达到“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”。中医认为:脐腹属气脾,可治脾阳不足,按摩(或灸)神阙可以提高NK细胞(自然杀伤细胞)活性。
5、中脘穴(脐上4寸)——对“脾胃之疾,无所不治”,按摩此穴还可减肥。
6、膻中穴(两乳头中点)——是气会穴(宗气所聚之处)是任脉、足太阴、足少阴、手太阳、手少阳五脉交会,可以理气、宽心、活血、通络、止咳、平喘。
7、会阴穴(前后阴之间)——治厥逆,滋阴补阳,治前列腺炎。
8、中级(肚脐下4寸)——主治遗精,增强性功能。